最近不少朋友反馈收到大量陌生号码的短信或电话骚扰,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。这种“轰炸”行为可能是恶意软件、网络诈骗或报复性骚扰所致。首先保持冷静,切勿回复任何信息或点击链接,避免泄露更多隐私。立即开启手机的防骚扰功能(如小米的“骚扰拦截”或华为的“智慧识别”),并暂时关闭非必要应用的短信读取权限。
针对持续轰炸,可通过运营商服务快速拦截。中国移动用户发送“KTFSR”至10086开通高频骚扰防护,联通和电信也有类似服务。智能手机用户还可在设置中手动添加骚扰号码前缀(如“95”“400”等)到黑名单。对于境外来电,建议直接关闭国际漫游接听功能。若骚扰涉及威胁内容,务必保存通话记录和短信截图作为证据。
根据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第42条,多次发送淫秽、恐吓信息干扰他人生活可处5-10日拘留。收集证据后,可向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投诉,或通过“公安部网络违法犯罪举报网站”提交材料。若造成精神损害或财产损失,还可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。注意:切勿自行在网上公开骚扰者信息,避免引发法律风险。
预防胜于补救,建议定期检查手机应用权限,避免注册来源不明的小程序或网站。使用“副号”服务处理快递、外卖等非重要场景,主号仅限亲友联系。银行、社交账号建议开启二次验证。遭遇轰炸后及时更换密码,尤其是与手机号关联的支付类APP。平时可定期备份通讯录至云端,防止数据丢失。
持续骚扰可能导致焦虑情绪,可暂时将手机设为静音,通过运动、音乐等方式转移注意力。向亲友说明情况并设置紧急联系备用渠道。企业用户可联系IT部门启用白名单模式。记住:绝大多数轰炸行为会在48小时内停止,保持耐心并善用技术工具是关键。
上一篇:电话轰炸:黑色产业链与防范之道
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