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一种名为“电话轰炸软件”的工具在灰色地带悄然滋生。这类软件通过高频拨号、短信轰炸等方式对目标号码进行骚扰,甚至被用于敲诈勒索、恶意报复等非法活动。尽管多地警方已开展专项整治,但部分卖家仍通过隐蔽渠道交易,甚至伪装成“营销工具”或“防骚扰测试软件”以逃避监管。这些软件通常以低价订阅或一次性付费形式出售,背后隐藏着完整的黑色产业链。
电话轰炸软件的核心技术是利用网络电话(VOIP)或短信接口自动化调用功能,通过伪造号码或频繁切换IP实现持续骚扰。部分高级版本还能绕过运营商的风控系统,导致用户被骚扰后难以追查源头。此类软件不仅侵犯个人隐私,还可能引发严重后果——例如干扰紧急呼叫、导致手机瘫痪,甚至成为电信诈骗的辅助工具。2022年某地曾发生因电话轰炸延误急救电话接通的案例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根据我国《网络安全法》和《刑法》相关规定,开发、销售或使用电话轰炸软件均涉嫌违法,情节严重的可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或寻衅滋事罪。2023年浙江某法院就曾对一名软件卖家判处有期徒刑三年。普通用户若遭遇骚扰,可通过运营商开通“高频呼叫防护”服务,保留证据并向12321举报中心投诉。同时,切勿因好奇购买此类软件,避免无意中卷入违法活动。
尽管电商平台已屏蔽“电话轰炸”等关键词,但卖家仍通过谐音词(如“电报轰天雷”)或社交群组进行交易。部分软件甚至以“开源项目”名义在技术论坛传播,增加了追踪难度。专家建议,治理需结合技术手段(如AI监测异常通话模式)与法律惩戒,同时加强VOIP服务商的责任审查,从源头切断软件运行依赖的通信资源。
下一篇:没有了!